3月24日,湖南医药学院教学督导团团长马晓健一行4人前往康复医学与健康学院运动康复教研室进行集体备课活动督导。本次备课由教研室主任朱东主持,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还特别邀请了康复医学与保健学院院长、运动康复专业负责人张君教授参加。

备课组以“一先、三定、五统一”为原则,严格遵循《湖南医药学院集体备课规定》。主讲人周鑫老师提前完成教材研读与资料整合,现场通过20分钟的系统讲解,梳理了第6-7章的教学大纲、核心知识点及设计思路,并针对“骨骼肌功能分析”“关节运动力学”等教学难点提出初步解决方案。课程组教师赵向超、吴希旻、彭芳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依次就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优化、课程思政融入、教学资源整合等议题展开讨论。
运动康复专业负责人张君教授指出,鉴于教研室承担多门课程,建议本学期以《基础肌动学》为试点,通过7次+集体备课完成课程全流程规范化建设,并同步推进网络平台建课,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闭环。
督导团团长马晓健充分肯定了本次集体备课的规范性,并围绕提升集体备课质量提出指导建议:一是合理分工,全员参与,集体备课需凝聚集体智慧,主讲教师分享设计思路后,全员应针对教学目标、案例选择、资源整合等展开讨论,形成共识并固化成果,避免“单打独斗”。二是注重实效,力戒形式主义,针对教研室承担课程多、任务重的现状,明确“聚焦一门课、做精做透”的原则,要求备课成果切实转化为统一教案、课件及评价标准,杜绝应付检查的无效劳动。三是尊重差异,鼓励教学创新,集体备课成果需为教师保留个性化发挥空间,“课堂不是流水线”,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同时以“育人”为核心,传递教师人格魅力。
督导专家特别提出要善用人工智能技术减轻教学负担,建议依托超星平台建设网络课程,整合习题库、动画资源及虚拟仿真项目,动态展示骨骼肌肉运动难点,提升教学直观性。针对教研室反映的教学资源不足问题,督导专家现场协调采购关节模型,并督促学院优化师资分工,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集体备课是提升教学质量,确保同质化的基石,需以“学生受益、教师成长”为目标,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学校教学督导团计划在未来三年对全校教研室的集体备课进行全覆盖督导。
撰稿 蒲艳春
编辑 蒲艳春
责编 朱宁
审核 王喜梅